近日,中韓雙方完成中韓自貿協定全部文本的草簽,對協定內容進行了確認。至此,中韓自貿區談判全部完成。青島港認定,中韓自貿區協議簽訂后,港口和航運業是最先受益的行業。
青島港集團總裁成新農表示,青島港是毗鄰韓國最近的一個港口,這幾年港口貿易發展非常快。中韓自貿區協議的簽訂會在原來的基礎上促進韓國和青島之間的貿易。
青島港韓國線較為密集,目前長錦、海豐、箱運、興亞海運、高麗海運等十多家船公司均在青島開通了直達韓國各大港口的航線,每天都會發船,最快的船舶在海上1天即可到達韓國港口,方便了中韓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
步入2015年,青島港將中韓建立自貿區作為變革的機遇,實施了金融、國際化、互聯網戰略,推進青島港轉型升級。
青島港集團董事長鄭明輝表示,當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青島港也步入轉型期,港口單純守在自家門口,以依靠裝卸賺錢的發展方式已不適應當前形勢需要,必須轉型重構港口產業板塊。
機遇
青島港對韓合作的一位港務工作負責人表示,青島港是中國距離韓國最近的大港,傳統上一直是中韓貿易的主要承擔者。中韓FTA協議的簽訂,將會促進化工品等產品的出口,并帶動機電產品和化妝品等貨種的進口量。
據了解,此前中韓貿易出口貨種主要是化工品、農副產品和金屬制品,進口貨種主要是塑料顆粒和機電產品,普遍有較大比例的關稅。中韓自貿區協議簽訂之后,雙方90%以上的貿易產品將實現零關稅,機電和農副產品等貿易量將會增長。
上述負責人表示,青島港港口吞吐量、集裝箱業務以及未來的郵輪業務都將會呈現大規模成長。
中韓自貿協定是中國迄今為止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領域范圍最為全面的自貿協定。3月7日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記者會上表示,中韓在全球的貨物貿易當中分別列第1位和第14位,兩國之間的貿易將近3千億美元,這個規模是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對全球貿易額的60%。
抓緊布局
青島港首先實施的就是金融戰略,落實金融產業發展規劃。2014年7月,青島港財務公司成立。到2014年末,財務公司為67家成員單位開立賬戶提供資金結算服務,資金集中度達85%以上,實現利潤逾5000萬元。還為成員單位提供“快易貸”短期融資產品,提供了新型融資渠道。
今年2月10日,青島港集團又與國家開發銀行青島分行簽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國開行和青島港將探索打造“以港口為龍頭、以產業為依托、以物流為載體,以金融為支撐”的一體化投融資新模式,加快青島港國際化發展步伐。
此外,青島港還大力實施互聯網戰略,青島港集團辦公自動化實現了3500多名管理人員的網上在線辦公和移動辦公,效率大幅提升。青島港表示,現在客戶一分鐘就能完成港雜費的支付。在一年前,客戶還不得不奔波兩個多小時到黃島港口計費大廳排隊交費。青港貨運的“網上營業廳”,使得客戶不僅能實時查詢貨物狀態等信息,還可以足不出戶自主繳費。
青島港集團在去年8月與濱州市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濱州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關于濱州港通用碼頭項目合資框架協議》,同年12月15日,青島港又與濱州港簽訂了合資合同,共同出資設立濱州港青港國際碼頭有限公司,進行濱州港的建設和運營。
濱州市位于黃河三角洲腹地,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圈、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兩區兩圈”疊加地帶,地理位置重要。因此,濱州港也成為山東省地區性重要港口。
在青島港看來,這次合作除了實現青島港與濱州港兩港聯動,對青島港跳出黃海,布局渤海灣,對接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加快戰略布局,完善物流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韓國駐青島總領事館總領事黃勝炫在不久前的一次論壇上表示,僅利用山東省所屬港,也可實現當日運輸和當日通關,新鮮食品和電子零部件等需要速運的貨物只經山東省的港口,就可供給到京津冀和長江流域及廣東地區。“有必要把山東省作為進入中國中西部內地市場和絲綢之路經濟圈的戰略性物流要點。”黃勝炫表示。
目前青島港開通了鄭州、洛陽、銀川、西安、烏魯木齊、成都等沿線班列,在河南鄭州、陜西西安、新疆烏魯木齊合作共建了內陸港,并通過新疆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兩個邊境口岸,開通了連接日韓、東南亞和中亞五國、貫穿東西的過境海鐵聯運大通道。
2014年,青島港到韓國港口的出口箱量同比實現增長5.8%。從青島港出口到韓國各港口的貿易箱量同比均呈現不同幅度的增長,其中出口至陽光港和尉山港的重箱量2014年分別實現25.3%和52%的大幅度成長。
青島港也正在加快郵輪母港建設,發展旅游業。成新農表示,打造郵輪母港也是青島港轉型升級的重要一步,該港計劃2015年5月投入運營一期郵輪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