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港口最近變得繁忙起來,這得益于最近集裝箱船航運聯盟的一連串新變化。
今年,新加坡最大的集裝箱碼頭營運商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PSA)對前景仍持謹慎態度,不過分析人士表示,很明顯這個全球最大的轉運中心將受惠于大型集裝箱船航運聯盟的重新洗牌。
PSA已承認,目前碼頭板塊正處于困難時刻。在最近公布集團2016年業績時,PSA集團首席執行官總裁陳聰敏(Tan Chong Meng)表示:“艱難的商業環境可能將持續到2017年,但是這并不代表全部。我們可能看到,全行業系統范圍內越來越多的變化導致市場增長放緩、新興技術和新業務需求的趨同。集裝箱船運輸行業的快速合并帶來了不確定性的同時也創造了機會。新的航運服務部署和產品將投入市場,不僅是碼頭運營商需要調整與適應,全球供應鏈中的大小玩家亦同。”
盡管仍持謹慎態度,但很清楚的是,自4月1日集裝箱航運聯盟發生變化,這對新加坡來說是有益處的。香港航運軟件公司CargoSmart提供的數據顯示,新的聯盟格局使得獅城新加坡在主要的東西方貿易航線上獲得了額外的周班服務業務,8艘船舶的靠泊,船舶平均大小從1200TEU增至12200TEU。這對全球范圍內任何一個主要港口所靠泊船舶的平均尺寸來說,都是最大的。
透過這些統計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唯一一個吞吐量超過新加坡的集裝箱船港口上海港正經歷著聯盟變化后所帶來的影響——周班服務減少了5個航次,減少了50艘船舶的部署,聯盟成員選用靠泊的船舶平均大小為11400TEU。就此分析,新加坡極有可能在未來的18個月時間內縮小與全球第一大港上海港的差距。
航運咨詢機構Alphaliner在其4月1日公布的報告中也強調了新加坡是如何成為亞洲至歐洲貿易航線上的最大贏家的。Alphaliner表示,新加坡處理亞洲至歐洲貿易航線上的周班服務業務將從之前的29個航次上升至34個。此增長將以犧牲鄰國馬來西亞的巴生港(Klang)為代價。全球第三大集裝箱班輪公司法國達飛輪船去年時收購了新加坡的美國總統輪船(APL),已承諾將更多的靠泊新加坡,同時還與PSA簽訂了一項協議,共同建立一個合資碼頭。
集裝箱船航運業的整合,雖不可避免的將影響到部分港口,但事實證明新加坡已從中獲益。
文章來源:中國船檢,港口國際物流整理匯編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