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跌破6.7大關,貨代、外貿、工廠的春天來了?
航運業低迷,苦的是外貿貨代工廠等企業。但是志不能短,為了開拓生機,下面這些事件你需要留意了!
人民幣匯率跌破6.7大關,春天來了?
10月10日早間,在國慶節后匯率市場首個交易日,中國央行下屬的外匯交易中心公布,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貶值230點,報6.7008,跌破6.7大關,創2010年9月來最低。
這發出了信號,made in China的標牌出口更有利!
中國自2000年加入WTO 起,出口像瘋了一樣,同時做貨代也一樣,只要能接托書會報價就賺非常多的錢。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中國出口量開始下降,雖然2008年到2010年的出口貿易情況還算過得去,但是進入2010年之后貨量一下子就下來了,市場上很少聽到爆倉、甩柜子等名詞了。
現如今人民幣貶值了,以人民幣標價的商品對于外國人來說變便宜了。會產生如下的影響:
人民幣計價商品競爭力增加,出口增加,拉動國內雇傭和生產。
本國勞動力/原料價格降低,外國對華投資增加,拉動國內生產和雇傭。
外國來華消費(旅游業等)增加,增加國內雇傭。
這樣大多數瀕臨倒閉的工廠有救了,工廠不用裁員了,有錢支付工人的工資了,有錢賺了,實體產業的興起還會遠嗎?
當然不利的影響也會有,以外幣標價的商品值錢了:
進口價格增加,國內生產成本增加,國內物價就增加,從而引發通貨膨脹。
外幣升值,國外資產撤出,會使國內大量人口失業。
國內以外幣計價的債務增加,如果債務過重,企業就會又倒了,大量人口失業。
有朋友就提出問題了,這不是白說嗎?
按照我國官方說法就是:當前人民幣沒有貶值基礎。只有適當貶值,并能穩定匯率才能促進貨物出口,增加生產量,促進就業,帶動實體經濟。這個漸進式貶值到6.7對于在命懸一線的工廠來說還是有利的。
人民幣加入SDR,具有里程碑意義
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將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創設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開始成為一種國際通用貨幣。
在人民幣加入之前,SDR“貨幣籃”中共有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四種貨幣。會員國在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可用它向基金組織指定的其他會員國換取外匯,以償付國際收支逆差或償還基金組織的貸款,還可與黃金、自由兌換貨幣一樣充當國際儲備。
對于企業而言,這毫無疑問更有利于外貿出口。出口商品更便宜了,增強出口商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通過自家產品“走出去”,提高銷售額。
通過直接換算的方式,可以通過正常渠道吸收境外的人民幣,也可以把美金、英鎊、歐元轉化為人民幣正常交易,規避匯率波動風險與結算時的匯兌風險,有利于節省成本。
因此對接大訂單的傳統外貿行業來說,總體是利好。
對于個人而言,結算會比較方便,但是苦了海外華人的生活,人民幣兌換當地的貨幣更少了,需要多花一部分的人民幣去填補這個空缺。
歐元通脹低迷,時刻產生爆點
歐元通貨膨脹一直處在低迷期,升值不利于出口,歐洲央行寬松政策意在不斷印錢放水低利率,讓錢流通。
德國、法國、意大利及西班牙的9月官方通脹數據將于本周出爐。路透社文章稱,最新數據預計都不會顯示通脹實質回升。就歐洲所面臨的低通脹難題而言,即使歐洲央行屢下猛藥,也無法帶動通脹接近2%目標。
歐元區第四大經濟體意大利財政部長帕多安日前表示,意大利為削減巨額債務大幅削減了公共支出,意大利人民承受了相當的負擔,這其中包括瀕臨癱瘓的銀行系統、疲弱的經濟和高企的失業率。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最新報道分析指出,意大利如果脫歐成功,或將使得整個歐盟在短時間內徹底崩潰,從而引發全球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更是將遠超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所引發的金融危機。
盡管通脹水平持續低迷,歐洲央行仍能耐心的在把握寬松節奏,市場深度依賴寬松政策,希望一系列的寬松貨幣政策能使歐元區避免陷入通縮。市場因此普遍預期,歐洲央行決定延長量化寬松是大概率事件。
據路透社報道稱,歐洲央行表示,德國太過依賴出口,忽視了國內市場,并享受巨額貿易順差,但不承認其經濟順境或許無法持續。歐洲央行呼吁德國增加國內支出,讓經濟達到平衡,以惠及其他歐元區國家,從而利好整個歐元區。相關專家表示,德國擴大支出將對通脹上揚起到關鍵作用。
對于變化莫測的歐元區,很難判斷其發展趨勢,這也給使用歐元匯兌的外貿企業提了個警示,近期要在歐元區的風險規避上做好功課。
結語
歐元區形式變化多端,人民幣出現漸進式貶值,現已跌破6.7大關,進出口企業可以做好心理預期,面對匯率變化。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對工廠出口、貨代來說是個絕佳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