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在過去30年發展時期獲得的外國技術幫助下,中國目前擁有數量最多的在建核反應堆,并雄心勃勃地計劃出口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
據路透社報道,中國已經陸續簽約對外出口第三代核電技術,同時也面臨一個巨大的障礙:仍需表明自己能夠在國內建設和安全運營這些核電機組。
中國和阿根廷簽署初步協議,向阿根廷銷售“華龍一號”反應堆,這似乎表明中國在出口第三代核電技術已經取得進展。
官方媒體稱這宗交易是“華龍一號”的首航,中國自己尚且沒有動工建設該型反應堆,這令業界對中國向全球提供反應堆的能力懷有疑問。
盡管西方設計的反應堆在中國運行了超過20年,中國仍需要向買家證明中國技術的可靠性. 中國在工業安全標準和采礦等領域的安全名聲好壞參半。
廈門大學能源學院院長李寧表示,位于福建的中國第一個華龍一號項目,假設今年開始動工,而且建設順利,可能要到2020年才能完成。
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中國對新建核電項目的審批速度一直很慢。
報道稱,中國政府承諾堅持最高的安全標準,使用諸如華龍一號和CAP1400的“第三代”反應堆。CAP1400也是國產反應堆,未來面向出口。
由于CAP1400基于來自西屋電氣的技術,推出該反應堆將取決于位于浙江省的西屋電氣第三代試驗型機組的建成。該試驗堆因技術問題將面臨三年的延遲。
中國政府現在鼓勵通過整合來減少內部競爭,聚集知識產權和金融資源,試圖打入在目前被被法國Areva(AREVA.PA)和俄羅斯Rosatom State Nuclear Energy Corp.主導的國際核能市場。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與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合并的計劃在2月3日浮出水面,行業專家預計這宗合并可能打造出總資產超過6000億元的巨型企業。這類似于中國在高鐵領域實施的策略。
中國在2007年與西屋電氣達成了一項重要的核電技術轉讓協議。自此以后,中國一直在對該技術進行消化和國產化,以開發CAP1400,并稱CAP1400和華龍一號全部為中國自主知識產權。